9/14/2013

七十士譯本的聖經有何不同?

七十士譯本(LXX)是從希伯來文翻譯的希臘文聖經,是新約作者們所閱讀的經文。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希伯來文聖經是猶太人所認為權威的馬索拉版本(MT),已經翻譯成許多其它文字,包括亞蘭文、拉丁文、敘利亞文。這幾種語言的譯本都翻譯得很早,和我們手上的MT版本對照,差別是很少的。這四個版本讓我們統稱為M+版本。

但是LXX譯本很不一樣,除了語言不同以外,還有一系列其它的重要差異。由LXX重構的希伯來原文明顯不是MT文本,而是指向一個不同的版本,我們用B*來表示由LXX重構的希伯來文本。M+和B*的差異到底是什麽呢?我們現在來說明如下:

摩西五經(妥拉):這一部分的B*總的來說是希伯來文的直譯。B*的各卷其實並沒有什麽文字特征,不過B*的妥拉部分有大量的“協調化修改”添加,類似於撒瑪利亞五經版本(SP)。人們常常把協調化修改當作SP的典型特征,但LXX的這部分經文才真正有更多的協調化修改呢,-- 各卷的協調化修改都比SP多了一、兩倍!在創世記和申命記中,LXX經文的協調化是非常突出的,當然SP和MT也看得到有協調化的修改。這些協調化修改有許多是與SP相同的,令人感到LXX的這些經文是從某種共同的抄本發展出來的。協調化修改通常都是後期的妥拉抄寫文士添加了字詞,同時LXX含有“早期的因素”,也就是說,我們能夠知道某文本是另一文本的晚期修改,是因為能夠找到邏輯上的修改原因。

創世記:LXX和MT有一些編輯方面的不同。SP和B*版本與MT及其它譯本相比,在族譜描述部分(5章、11章)都很系統地有不同寫法:每一代生兒子的年齡都比MT所記的晚,典型的數字是晚了100年,而各代的壽命卻和MT所記大致相同。另外31章46-52節,雅各和拉班堆石為證那一段記述,B*的次序稍微不同。在眾人堆聚了石堆又吃喝之後,到底是拉班先宣告“這石堆作你我中間的證據”,然後命名那地方呢?還是反過來,先給出那石堆的希伯來名字,拉班後說那句話?似乎前者的B*版本更合乎故事的情理,只是更突出了拉班對於立約的主動姿態,可能屬於較早的版本。

出埃及記:LXX、M+、和SP版本對於建造會幕的第一次描述(在25-31章)相當一致,但35-40章的平行描述卻在次序和內容上相當不同,主要差別是在祭司的服飾方面。B*先描述祭司的服飾,而有些部分是沒有的,有幾處多了一些細節,B*與M+屬於不同的編輯版本。

民數記:LXX和MT有一些編輯方面的不同。B*有添加,有刪減,有不同的文字次序,看出LXX版本就許多細節做了積極的文學編輯。比如第二章7節、14節、20節、22節、29節的支派名字前面都加了“挨著安營的是…”字樣。而B*在9章22-23節則比較簡短,沒有“無論”多久的短語等等。在支派次序方面,B*把迦得排在瑪拿西的後面,而M+把迦得列在流便和西緬的後面,比較不合理。

約書亞記:LXX有許多增減、次序調換、和神學差異。這些特征反映出本卷書與MT是不同的編輯發展階段,有時是 比較早的階段。例如,LXX有很多地方都沒有MT的修飾性描述,像一1的摩西,LXX沒有“耶和華的仆人”字樣,一15也是,我們讀到簡單的一句“那時才可以回你們所得之地,就是摩西所給你們的”。LXX在另外一些地方比MT寫得長,比如約書亞記末尾,在廿四33節之後,LXX接下去多了一大段話,大意是說,那天以色列的後裔擡著神的約櫃走了一圈;某人作了祭司直到他死,葬在某處;然後以色列人拜起鄰國的神來,耶和華把他們交在摩押某王手裏,他就統治他們18年。--這些話都分散在士師記的2與3章。

在約書亞記第8-9章,LXX和M+版本有不同的故事次序。LXX的記述的次序是:先征服艾城(八1-29),然後綜述鄰國的反應(九1-2),跟著記載築壇事件(八30-35),最後寫基遍人用計求生(九3-27)。另外,LXX似乎把有些句子修改得合乎摩西律法的要求。

撒母耳記上下:LXX和M+有經文和文學編輯的差異,同樣屬於不同的編輯發展階段,有時顯然是比較早的階段。比如哈拿之歌和16-18章大衛與歌利亞爭戰的故事,LXX的經文在許多地方相當簡短,我們發現從16章到18章,M+的88節經文中有39節不在 LXX版本中,其中包括17章大衛來到陣前,聽見歌利亞罵陣,他與哥哥和旁邊人的對話,直到被帶到掃羅面前的那一大段(12-31節),以及掃羅在大衛殺死歌利亞之後,詢問“那少年人是誰”的那段(55-58節)。有人說翻譯的文士恐怕是故意跳過這些句子不翻譯,以便解決希伯來文故事情節中的問題,另有人說LXX所翻譯的希伯來原文就是代表了一個與M+不同的文學版本。後來在昆蘭古卷中發現有一個希伯來文抄本,和B*很接近,證明LXX的翻譯文士並非自由地刪除了一些句子。

列王記上下:LXX和M+有文學編輯上的差異,比撒母耳記還顯著。LXX除了比較簡短,有增有減,還有故事次序的不同和列王年代系列的差異,可能算是希臘文聖經書卷中差異最大的。比如LXX的列王卷三2章35節比M+版本多出一大段話,講述所羅門的智慧和財富;16章28節也多出一大段話,講述南國猶大王約沙法的活動;還有12章24節更多出一大段穿插講述耶羅波安的故事來,情節和11、12、14章各處所載一樣。這些修改要麽是把較早期的MT內容重寫了,要麽是文士加插的解經註釋被當作正文抄傳下來了。另外,LXX列王卷三的20章和21章次序是調換的,亞哈王和王後耶洗別先奪鄰舍葡萄園,再與亞蘭王爭戰,而不是爭戰“這事以後”才發生,等等。 以賽亞書:LXX版本似乎常常偏離M+去做大量的解經,但它所要解釋的部分和M+版本卻沒有多大區別。

耶利米書:LXX和M+有文學編輯上的差異,屬於不同的版本。我曾寫過一篇筆記,LXX總的說來反映出比較簡短的早期版本,也有大段的經文次序差異。

以西結書:LXX和M+有文學編輯上的差異。LXX版本也是比M+版本短了大約5%,到處有一點文字修飾方面的差異。在7章3-9節,各句對照M+可看出是不同的編排,次序是:3節、7-9節、4-5節。

小先知書:編輯方面的差異不多,內容理解方面最有爭議的仍然是何西阿書。

詩篇:編輯方面的差異不多,主要是LXX包括了詩篇151篇,而把另外幾篇合在一起或分開。例如MT的9與10篇在LXX是第9篇,MT的114-115篇是LXX的113篇,還有前面的標題不同等等。

約伯記:LXX和M+在文字上有大規模的不同,但似乎都是翻譯的自由風格引起。LXX版本比較簡短,但是不屬於文學編輯的差異。

箴言: LXX版本與M+的不同超過自由的翻譯風格所能引起的差異,屬於文學編輯差異,主要表現在24-31章有編排次序的不同和一些句子的增減。

以斯帖記和以斯帖補篇:LXX和M+有文學編輯上的差異。LXX的翻譯重新寫作,穿插加了幾大段的故事敘述,有些學者認為LXX版本比MT版本早。 但以理書:LXX和M+有文學編輯上的差異。LXX所翻譯的文本是把M+文本修改重編的一個文本,特別是4-6章。M+版本偶爾會反映出一個較早的文本,但大多數地方還是LXX比較早。

以斯拉-尼希米記:LXX和M+有一些文學編輯上的差異。有些學者認為LXX卷中好幾章都反映出一個比MT和歷代誌古老的版本。

歷代誌:LXX和M+版本比較,在好幾個細節上有顯著差異,是一些文學編輯方面的差異。比如代下35章19節,LXX多了一段話描述約西阿的改革等等。